伸手摘星--卓蘭軟枝楊桃2015產訪

坐落雪山腳下的瑞雪果園,乘著濕冷的落山風之利,有明顯的日夜溫差,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讓這塊區域成為著名全台的楊桃產區。一般楊桃產季可達四期,陳大姐堅持只採皮薄,汁多,風味最好的秋末一期,其餘的時間讓果樹能休養生息,才能產出肉質細緻多汁的軟枝楊桃。

雪山腳下的瑞雪果園,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陳大姐堅毅的眼神,閃耀著對楊桃熱愛的光輝,向我們娓娓道出白布帆軟枝楊桃的興衰歷史。

過去軟枝楊桃曾風光一時,但在九二一地震、桃芝風災等天災影響下,對農產業造成重大衝擊。更甚之的是當時媒體誇大報導吃楊桃致死的案例,導致市場上沒有人要買楊桃,台灣的楊桃產業每況愈下,過去產銷班成員超過70人,現在卻20人不到;其中願意捨棄多產的馬來西亞品種,選擇種植軟枝楊桃的農民,更是屈指可數了。其實軟枝楊桃的果皮顏色較為清白,賣相不如黃澄澄的馬來種楊桃討喜,且細軟多汁的質地讓它不耐久儲運,在市場上的接受度竟不如皮厚肉粗的馬來種,因此這般清雅細緻的風味,竟只在少數饕客之中口耳相傳。

馬來種的果面皺摺較軟枝種來的明顯。

完熟澄黃的軟枝楊桃,飽滿的汁液彷彿就要一湧而出。

藏在綠葉間嬌小紅點,原來是楊桃花!

在一個月多前探望已經套袋、在枝梢慢慢完熟的軟枝楊桃後,廚房的夥伴早就磨刀霍霍(垂涎已久),終於盼到了它們到來的這一天。

美好的果實,要小心翼翼地對待。

甫一開箱,楊桃獨特的清香就已充滿整個廚房,手掌大的楊桃,光滑的臘貭透著鵝黃碧綠果色。仔細洗選後,用銳利的小刀在果肋間深劃入果心,甜美的汁液立刻噴濺而出,果肉裡有著纖維較粗的囊膜包覆著種子,將它小心翼翼剔除,才能確保果醬質地的細緻。

金黃的方塊經過糖漬及熬煮,終於轉成了瓊漿玉液。

「初昇的月亮最是婉約,乳酪一般的暈黃色光,暖熨最真實的安慰;淡雅的香氣中隱隱透出一絲來自枝上初摘下來的新鮮氣息……苗栗的白布帆軟枝楊桃,不必甜得濃郁,自是一分國色天香。」

 

2015秋季 卓蘭軟枝楊桃
私心推薦搭配:清香甘醇的茉香綠茶可與軟枝楊桃的細緻風味相得益彰!

 

初秋 產訪林內無花果

同樣是追求餐桌上的美好,有人選擇往國外鑽研新技藝,我們選擇回溯食材的根本--土地。
這次,在欉紅與知果堂攜手前往雲林縣莿桐鄉,拜訪合作多年的無花果農友張大哥。一陣子不見的張大哥,臉上的招牌笑容依舊;屁股還沒坐下,大嫂立刻從冷藏庫拿出一盤早上剛採下的新鮮無花果。
完熟的無花果,紅潤飽滿,皮細肉嫩,清甜而濃郁的奶香潤進口腔,舟車勞頓的疲憊立刻一掃而空。
一走進溫室,就可以立刻感受到張大哥對植栽管理的用心,時間接近正午時分,溫室裡雖熱但不悶濕,因為果樹靠近地面的側枝都已修剪除去,以維持通風性減少病害;樹齡已有四年的無花果,枝條上滿是大大小小的果實,果實形成到可以採收需要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成熟的無花果實十分嬌嫩,在接近完熟的階段會發育得非常快, 淋上一晚的雨就會破皮損壞,所以每天都得巡視收採,熟度高的果實,在包裝運輸時很容易破裂,所以鮮食用的果實會在一定熟度就得採收;為了讓果醬呈現出無花果最美好的風味,我們特地麻煩張大哥嚴加看管,務必只摘取在枝稍上完熟(正港在欉紅)的果實,才提供給在欉紅製作。在溫室裡走了一圈,滿頭大汗不下於在高溫的廚房工作。美好的食材確實得來不易,我們滿懷著對土地及農友的敬意,蒐集最能代表臺灣土地的滋味。
在知果堂的協助下,無花果農藥檢驗報告終於出爐了!310項農藥檢驗當中只測出2項,
殘留值僅是規定容許量的1/100與1/25。
地上有個小黑影一閃而過,原來是溫室裡放養的攀木蜥蜴,可以幫忙捕食害蟲。

 完熟的無花果實,紅中帶紫,宛如雞蛋大的紅寶石,讓人垂涎欲滴 
 長得太高的果實用手搆不著,出動秘密武器!

【張大嫂家藏食譜】豬五花無花煮
滷好的豬五花肉,瀝乾後放到蒸盤,擺上切片的無花果實,
放回電鍋蒸上五分鐘,果實汁液滲入五花肉,解了油膩多了清甜,
配著白飯不管幾碗都吃得下!一般不易取得無花果鮮果,就用果醬代替啦!
【在欉紅私房食譜】油煎鴨胸佐無花果醬
先將鴨胸皮煎成金黃色,翻面將肉煎熟,切片,淋上果醬就大功告成!

「林內無花果果醬哪裡買」
1.在欉紅網路商城
http://shop.redontree.com/product.php?pid_for_show=3196 
2.在欉紅本鋪
台北市金山南路二段192巷8號

在欉紅本鋪位址

營業時間 12:00-20:00
電話02-2391-2978

台灣咖啡產地採訪-屏東Lees咖啡農莊

揮別鍾大哥後,第二站來到李松源牧師家,不同於其他人一再強調的高山咖啡,李牧師在屏東市家門旁栽培的是平地咖啡,這是先人所留下的土地,李牧師不忍其荒蕪,就拿來種咖啡了!

牧師對咖啡的熱情真是深厚,不僅建立部落格分享個人栽植和採後處理經驗,更常翻譯國外的著作給台灣的朋友閱讀,甚至邀請國外老師前來授課教導農友如何作咖啡採後的發酵。咖啡對台灣的農友來說畢竟還算是新興的作物,不像鳳梨、香蕉等,已有幾十年的栽植經驗,更需花時間多向國外取經,才能超‘美’洲趕‘非’洲 ,每次看他的部落格總有滿滿收穫,更是我們與農友溝通討論的好教材。

李牧師認為咖啡樹就該讓其像在叢林一般自然生長,不多加施肥和噴藥,也因此這些咖啡樹多帶了一分桀敖不馴的野性。
而咖啡豆本身是很會吸味道的,另外不同程度的遮蔭對咖啡也會有不同的影響,我們去的時候野薑花正盛開,我們很好奇不知野薑花旁邊生長的咖啡豆,會不會帶有什麼樣的香味,往往這些不同的香氣和味道,可以帶給咖啡品嘗者許多不同的驚喜。

李牧師是台灣少數寄咖啡豆中參加國外SCAA精品咖啡評鑑的人,他認為台灣咖啡應該要像國外精品咖啡,採取microload的行銷方式,區分好每區塊和每批次的不同,因為不同區塊和不同採收時間,可能有其不同的微氣候而影響其風味,若把他們都混雜再一起,那種細緻的風味和特色,反而消失不見,那是很可惜的,而且台灣沒有能力和國外廣大的莊園和便宜的人力拼產量拼價格,所以更須注意生產的每個細節,並建立各產區和批次的特色,才有機會走出自己的道路。

告別李牧師後夜色已晚,屏東台北的距離畢竟還是很遙遠,雖然我們已經提早出發,但到達屏東時也都中午了!一個下午頂多跑兩個行程,剩下的明天再戰吧!

位於三地門的民宿,很棒很舒適,夜景迷人,耳邊傳來的是原住民卡拉OK的歌聲,我們看著書,分享今天看到的心得,計畫明天的旅程,這是滿再收穫的一天。

台灣咖啡產地採訪-屏東台山咖啡

在欉紅咖啡產地產訪 (2011-11.13-14)

屏東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熱帶氣候,境內又有高山分佈,自日據時代起便為咖啡的重要產地,但隨著日軍於二次大戰後撤離台灣,咖啡樹也逐漸被遺忘在山野之中。近年來古坑咖啡重新打起台灣咖啡的名號,問到台灣咖啡,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古坑,其實屏東不僅以出產水果著名,這裡也是台灣咖啡產期最早的地方,約從9月開始採收。

為了尋找台灣咖啡的好味道,我們來到了屏東,出了台北市越往南走,陽光更加暖和,南北的距離雖遠,但心情不感疲憊,反而更加雀躍。長治鄉鍾景維大哥是我們拜訪的第一個農友,雖是初次見面,但熱情好客的鍾大哥,毫不藏私的與我們分享滿嘴的咖啡經。進到庭院裡一眼所及就看到平鋪於塑膠布的曬豆場景,不過因為天氣有點轉陰,所以我們先和鍾大哥把咖啡豆收到屋簷下,避免被突如其來的雨水打濕,冬天屏東本來就少雨,但今年氣候反常,所以曬豆比平常得花更多工夫。

 

 

 

 

 

 

 

 

 

 

 

 

 

 

 

 

 

 

台山咖啡’的名字有兩個含義,‘台’代表台灣,‘山’則是代表一定得是高山咖啡。鍾大哥不僅在三地門德文部落栽培有約2.5公頃的咖啡,更是跑遍台灣找尋好的咖啡園,遇到喜歡的,更常整片果實包下運回屏東作採後處理。

喜好爬山的他可是翻山越嶺,才找到已被遺忘在山林間30多年之久的咖啡樹,樹旁早已長出為數甚多的子孫滿堂。鍾大哥其咖啡的採收正如同我們‘在欉紅’的名字一樣,可是堅持每顆果實都要紅透,蒂頭和屁股兩面可都要仔細觀察,這也加倍人工採收的複雜,1個人1天採收不到40公斤的果實,而從鮮果換算成帶殼豆的比例約6~8:1,原來我們喝的咖啡可真是滴滴皆辛苦呀!

 

 

 

 

 

 

 

 

 

 

 

鍾大哥在採後處理上有許多獨到之處,如:物理方式處理的博士豆、貯存必須加倍小心的陳年豆(豆子在貯放時,常需小心赭麴毒素的產生)、還有醉香咖啡、貓豆、蜜處理、日曬、和水洗豆。蜜處理是果實脫皮後便直接以陽光來乾燥,因為硬殼外的膠質體會相互黏附,所以必須每天都用手將其剝開,相當費工,其貯藏也較有發霉的問題;博士豆是鍾大哥誤打誤撞試出來的處理方式,目前全世界僅此一家,別無分號;日曬豆以採收下來的鮮果在陽光下曬約20~28天,一般水洗的則曬僅約10~14天,陽光乾燥的豆子雖然麻煩,就是比機器乾燥有股不同的味道。

 

 

 

 

 

 

 

 

 

鍾大哥常說:他的生命因咖啡而豐富人生,他因咖啡交了許多朋友。對我們來說也是,在尋找咖啡,和農友討論聊天時,總有許多新的想法被討論出來,雖說台北離各產地都很遠,但只要喝到一杯咖啡,就能讓我們精神重新一振,甚至比暈車藥還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