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

有時候常常在想,到底在消費者眼中,在欉紅是個什麼樣的品牌,而大家覺得,到底我們在做什麼,其實,我們要做的很簡單,就是讓大家認識那些,原本就屬於台灣這片土地的味道。

台灣很方便,她擁有全世界最高密度的便利商店,吃在台灣,似乎是一種全民運動,不論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大家第一個討論的話題不外乎是:「這裡有什麼好吃的?」,但最後免不了還是會走進便利商店,買罐瓶裝無糖茶或一杯冰拿鐵,甚至一盒切片水果。

台灣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作他們認為對的事情,台灣有傲視全球的水果品質,但占台灣人口接近三分之一的都市人們,卻早已習慣便利商店的大量生產與單一消費行為。忘了食物本身應有的味道及樣貌。

今年八月初,在欉紅的「食.飲」飲品外帶舖開始試賣,我們用台灣嘉義番路鄉草山村,以自然農法遮蔭栽種的阿里山吾佳咖啡豆,其獨特的烏龍茶香尾韻,一般在精品咖啡店內,該款咖啡豆都是以單品手沖的方式供應給客人,而在欉紅所有的咖啡飲品,都是以該款作為所有的咖啡基底,很多餐飲咖啡界人士都說,義式機用這麼好的咖啡豆,實在是太可惜了!

炎炎夏日,面對大樓旁的便利商店,每天都有穿流不息的上班族進進出出,購買便宜又大杯的冰拿鐵,冰美式,在價格上我們可說是沒有任何競爭力,但是台灣精品咖啡市場開始蓬勃發展,我們相信慢慢一定會有消費者願意花高一點點的價格,去品嘗不同於便利商店單一口味的咖啡香。就像在欉紅果醬所使用的水果來源,那些水果的味道其實早就存在於台灣這片土地上,只是品種單一化的結果,讓台灣人慢慢遺忘了那些屬於我們記憶中多元的味道。

這件事很辛苦,但我們願意持續做下去。

猜猜看這是什麼水果?

又到了夏天水果盛產的季節了!

夏天一向是熱帶地區許多水果盛產的時節,汁多飽滿又香甜,品質優越,加上大部分品種歐美國家都沒有產(或品質相對之下略遜一籌),因此熱帶地區的水果常常到了歐洲國家價格就翻了好幾翻。

看看這成堆的枝條,大家猜猜看這是什麼水果呢?

答案是產量非常少,目前較少人在食用的萬年紅酸荔枝,由於它的果肉較少,籽又大顆,不受鮮食市場的青睞,目前已經漸漸從市場上消失,連種植的農友都很少。

但他的香氣濃郁,口感偏酸。是非常適合用來加工的品種,敬請期待今年的萬年紅酸荔枝果醬!

做對的事

鮮少有機會看到的苗栗好山水草莓育種園

自從擔任在欉紅負責人以來,我就一直在重新思考在欉紅的組織定位和發展方向;我要把這個團隊、品牌帶領到能看到甚麼風景的未來。在過去這兩年半、三年的時間,在欉紅可以說是從無中生有;從非常家庭式的小實驗廚房到現今頗具規模的大廚房(我還是很習慣稱之為廚房,因為幾乎沒有甚麼機械設備),從248農學市集到全台灣的誠品,無論如何,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仰賴許許多多的人的幫助。

我認為,過去我們腳步稍嫌走得太快,商品研發、上市的時間都略嫌短暫急促,但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小心謹慎並嚴肅的面對品質管理的一切流程,這是我們經營品牌最基礎的事情,也更因為如此,我們才重新審視現有的成果和過去的努力;接下來是在地深耕,紮根努力,內部穩固的時間,我們會著重於各通路活動的推廣和農友們的產地採訪,因為我們深知:經營品牌就像養育大樹,樹枝的開展有如品牌能見度,但只有枝葉的開展是不夠的;如同我在園藝系所學,唯有紮根得深,才不致使頭重腳輕,才能夠開花結實,經得起風吹日曬雨打。

 

產地採訪,一天開八個小時的車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卻是重要非常;重新瞭解我們所用的一切原料──水果的來源:怎麼被種植?種植在哪裡?甚麼樣的土壤?需要用甚麼樣的肥料?有哪些病蟲害?有甚麼樣的氣候條件?如何管理?如何分級?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需要去瞭解,但過去人們總是一無所知、不加思索地吃下肚。這是我們為什麼要持續進行的原因:我們要知道水果送達到我們廚房乃至於餐桌上時,她們是怎麼被對待。

在欉紅身為製造商,理應擅長降低成本,但我們卻是品質導向,用價格不菲的水果,用極其費工的處理和加工方式,所冀望的無不是保留那「水果應有的天然風味」,才不使辜負農友栽植的努力及辛勞。當我們直接面對農友,才能夠深刻感受到我們在做的事情是有其重要,農友交付水果給我們,是信任我們能夠瞭解善用,而非單純的買賣;每每受到農友的熱情款待,我們總不好意思地虛心點頭,就怕辜負了任何一點農友的期許;雖然我們希望能更為耕耘土地、臺灣農業盡一份心力,但我們真的規模有限,總怕自己說得比做得更多。

如同好友楊儒門所述:「如果你認為一件事情是對的,並且你認為你五年、十年後都會認為它是對的,那你就應該堅持放手做下去。」我認為在欉紅走在對的道路上,我們會嘗試各式各樣的方式來經營和推廣,但是我們給在欉紅最初的限制還是不變:安全無毒、友善環境、公平交易、品質導向、無添加。感謝大家對於在欉紅的熱愛與支持,而我們會一直繼續走下去!

負責人 林哲豪

鳳梨與土地的粗曠風貌

我們味覺的鄉愁長在土地上,

餵養著情感的記憶。

要記得,

飲啄的人啊!

那是鳳梨酸甜甜的八零年代,

太平洋的風吹在國境之南。

農人低頭向田裡,

關愛的看著土地上的農作。

二十多年過去,現在我們不只要找回開英種土鳳梨粗曠熱情的滋味,

還要謙遜的放下姿態,和土地,重修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