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乎?

前陣子接了個很特別的演講活動,有別於以往創業經驗的分享,這次是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邀請我們以加工業者的身分作經驗分享。當下其實覺得很猶豫,畢竟我們並非有機加工業者,該學程的其它講者又都是經驗豐富且有相當成績的有機從業者。我們既沒有有機加工實務經驗,通路上也沒有鎖定有機通路做販售,不管是實做或是行銷推廣,可以拿上抬面講的實在不多….但轉念一想,所有事情都是從零開始的,這剛好是個機會,以在欉紅這樣一個小規模生產,也並不強調絕對有機的定位,跟先進們來做個討論交流。

於是,我擅自將主辦單位給我的題目: “手工果醬的製作與行銷”,改成了 “從在地精緻加工看台灣有機農業”,其實就是, “為什麼在欉紅 “目前”不做有機加工品?”

在欉紅從以前到現在,兩大核心訴求為:在地品質。手工,有機,無毒等,都只是我們為了讓產品達到我們希望的品質所附加上去的價值。過去,在欉紅的選材標準為:風味第一優先,在顧全風味的前提下,能有機盡量有機,無法有機則至少無毒。當然這樣的標準可能會隨著時間而修正地更精準明確一些,但主方向短期內不會改變。

產品的安全性當然是最重要的一環,在這一點上,不管是有機或無毒農產品都符合這個需求。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我們認為產品的品質(風味、完成度等)才是這個品牌裡面具有永續性的價值,手工只是為了成就品質所採取的手段。當然我不否認 “有機”也同樣是具有永續性的價值,但在現實的情況下,使用 “有機”食材不代表你可以宣稱自己的產品是有機加工品,在沒有取得有機加工認證之前,宣稱自己的產品是有機加工品這件事情是違法的。以在欉紅目前的定位與規模,取得有機加工認證的重要性順位並不高,即便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但不會是目前的主要發展方向。(雖然我可以理解訂立有機法的必要性,但我還是不得不碎念一下,有機加工認證隨便一項就十來萬,一般小規模製造商都受不了了,更別說坊間一堆講究手作有機的工作坊,就已經為了堅持理想而擔負高風險選用超出成本的有機食材,現在法律卻明訂這樣的產品不能標示有機,不管是品名甚或內容物成分標示都不行,那豈不是說,反正不管你用的是不是有機你都不能標示有機,那幹嘛還笨到使用有機食材阿……算了算了,這都只是碎念,法律規範是一回事,產品標示也是一回事,自己的良心跟自己的堅持自己知道自己做就好,這才叫做良心事業。)

對我們來講,問題的癥結點不在於這個食材是否為有機耕植,問題在於在地食材能否兼顧有機與品質。慢食教父卡羅.佩屈尼在慢食新世界一書中言道「耕種的人絕對不能忘記去嚐試味道。……如果一個產品不好,即使是有機的,也沒有任何意義。」有機栽培是一種對生態對環境正確的栽植方式,副產品為安全的農產品。但對生產者而言,農產品的品質與產量才是決定它能否被長久販售的關鍵點。一個對環境正確的方法,如果沒有辦法產出優質而穩定的產品,養活用心耕耘的生產者本身,這個方法充其量也只能說是 “部分正確”的方法。儘管我個人不是生產者,對於有機這個議題的瞭解也極有限,但以我們目前觀察到的現象來講,至少在台灣,有機不是唯一正確。

以在欉紅最熱銷的紅心芭樂果醬為例,最早在試做時,我們選用某間具有有機驗證的紅心土芭樂,長相當然是一如預期的不起眼,但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當我們切開十顆,發現裡面至少有七顆有蟲,師傅一邊咒罵著一邊剔除有蟲的部分,將所剩無幾的果肉做成果醬。二十斤的鮮果,做不滿十罐果醬,且這批 “天蠶紅心芭樂果醬”一罐都沒有被販售,因為連我們都不敢吃,天曉得裡面有沒有漏網之蟲…..隨後我們就開始了熱烈的討論,一般的有機消費者是不是認為這樣的產品沒有問題?只要天然,只要有機,就算這罐果醬可能得標上 “素食者不宜”的註明他們都願意去消費?我記得這個討論沒有結果,因為,我們不是 “堅持有機的消費者”,所以沒有辦法得知有機消費者的想法。但我們知道,這不是我們要的產品,我們只能做我們認為是對的產品,沒有能力也不應該去做 “我們不知道對不對”的產品。

另外,舉荔枝跟芒果為例,這兩種被公認為台灣夏季最耀眼的兩大水果,鮮少有人聽過有機的成功案例。有有機荔枝跟有機芒果嗎?有的,確實有有機黑葉荔枝跟有機金煌芒果,且在欉紅的有機百香果供應者- 乾坤果園就有在種植有機玉荷包荔枝。跟大家如實以告,乾坤果園的有機玉荷包荔枝已經連續兩年沒有收成了;有機黑葉荔枝一斤兩百,大概是一般荔枝的十倍價… “怎麼會這麼貴呢?”我問道,果農很無奈地表示,他全部的產量僅五百斤左右,一斤兩百元,就算全數賣完,總收入也只有十萬元,為了有機種植投注了一整年的資金與心力,十萬元哪裡足夠?至於芒果,在欉紅去年夏季試做的芒果品項近十來種(土芒果、四季、黃金、愛文、農民黨、凱特、海頓等等),金煌芒果是其中香氣最不特出的一種…,我們能因為它有機就選用它嗎?很抱歉我們認為我們不行。

在當今大力推行有機農法跟有機法的情況下,類似的矛盾層出不窮,248農學市集招集人的楊儒門直言:「有機的法規」,在某種程度上,對「小農」是不友善的,如認証費用過貴,轉型期過長等。一昧要求有機認證會抹殺許多小農的努力,農友的「用心」,不會因為有沒有認証而有所改變。當越來越多人從事「友善」種植的時候,農業會走出一條對土地友善的路,而消費者的健康會獲得照顧與重視,農友才會拿到應有的報酬與尊重。這也是為什麼248農學市集的農友需要符合下述兩大條件:農場條件- 農法用心,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用友善環境的農法耕種。作物條件- 食材美味,好吃是最基本的條件。

有機跟品質之間的矛盾一直是需要被正視需要被解決的,它可能目前確實是問題,但絕對可以有所改善。從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一書就知道,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人之於環境的義務與人應該享用美味食物的權益理應是不相衝突的。但這不是靠單方面的付出就可以解決的事情,這需要生產者跟消費者兩方都願意為了更美味且對環境更好的產品而努力。生產者的生計應該要被保障,畢竟有機栽培其實就是環保事業,環境保護這件事情本來就是人人有責,政府理應補助有志於生產有機且高品質的農場,讓有機優質的商品不再因為高額的生產成本而被迫背負高不可攀的賣價,進一步讓消費者樂於以合理售價購買有機且品質有保證之產品。

以在欉紅的角度而言,我們介於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我們支持有機栽植,更支持優質產品,但也同樣背負著生產好的產品且以合理售價提供給消費者的壓力。我們現在能想到能做的,就是設法在預算之內選擇最優質最安全且對環境最沒有傷害的食材,控制生產成本,生產出與賣價相符價值的產品,誠實地提供給消費者。我們也會盡我們能力去傾聽農友與消費者的需求,試圖在其中找到一條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這不一定是我們能力可及的事情,但我只能向大家保證,我們會努力。如果有先進願意與我們分享這一方面的想法,我們會非常歡迎且感激~~

2009年回顧小記

年前的忙亂甫告一段落,初一,閒不下來人等便迫不及待地開起檢討會議。

2008下半年,在欉紅剛發芽,懵懵懂懂誤打誤撞,只會努力,也只能努力,為了生存。2009年,抽枝期,透著陽光展著葉,從家庭廚房規模的工作室換到寬敞明亮的廠辦,招募新血,購置硬體,網站更新,蒐集食材,研發與生產並進。

DSC_0043

在這一年,我們努力改善規模不經濟的問題,力求兼顧質與量。看著年度損益表的製造相關成本費用,儘管在食品業來講,這樣的成本結構仍屬高風險,但我們絕對能抬頭挺胸地告訴大家,在欉紅是良心事業,我們將絕大部分的資源與心力投資在產品本身的製造與研發,只為了能確保產品的品質,且讓越來越多人知道台灣食材的原本好滋味。

對於一個具有生產專業的製造商而言,堅持在地這點常常代表的是在產品研發上的諸多限制。為了化限制為轉機,我們訴諸品種、產地與產季,試圖以產品本身來表現台灣水果的多樣性。我們明明知道進口莓果觸手可及又符合大眾喜好,卻只能一邊推出台產草莓與鮮少人知的燈籠果系列產品,一邊踏破鐵鞋地尋覓這片土地上未被人知的食材,如南美假櫻桃與桃金孃等;我們明知巨峰葡萄、金鑽鳳梨、珍珠芭樂正夯,卻選用大家不熟悉或不看好的金香葡萄、黑后葡萄、開英鳳梨、土芭樂、軟枝楊桃等,只因為我們不認為鮮食最佳品種可以做出最好的加工品。台灣水果的品種多樣性與栽植技術絕對是傲視全球的農業成就,水果價值不該經由單一標準(甜度、水份)而被蓋棺論定。發掘食材的特出之處,用對的形式將它的優點發揚,缺點修飾,這是我們一直努力在做,在未來一年也會持續努力的方向。

DSCF1857

在欉紅從來都不曾將自己定位成 “手工果醬”的品牌,相對的,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知道在欉紅的定位為 “台灣水果加工品”,儘管第一個推出的產品是手工果醬,儘管大家都以為在欉紅只做手工果醬。手工果醬對我們而言是個媒介,是個用來測試詮釋在地食材性質的途徑,是個可以用最少的修飾(糖漬)表現生鮮食材的特性的途徑。積累了近兩年追著季節,追著水果跑的經驗,我們有更多的自信,讓食材以更多樣的面貌,恰如其份且適得其所地呈現在大家面前。也因此,2009年底有了所謂的新鮮水果軟糖,至於2010年會有什麼,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囉~

DSC_0018

新的一年裡面,最大的突破跟目標還是放在產地關係的建立上面。除了隨著在欉紅的成長,跟農友購買較多的水果,確保生產者的收益以外,我們也正積極發展 “消費者”以外的角色,從 “支持”轉換成 “合作”,不再只是單方面的供需關係,而是兩方面對面,溝通雙方的需求,做出符合雙方期待的產品。產地端一直都有發展非鮮食產品的需求,而在欉紅則有一貫的選材與處理的堅持。2010年初我們將首次與農民以代工方式合作,為農友開發更多樣的產品線,紓解生鮮蔬果的銷售與屯貨壓力。我們也期許在新的一年可以跟農民建立更長久且穩定的合作關係,確保食材的穩定與品質,也讓食材不管是在生產過程或品質上更貼近在欉紅的需求。

最後,還是一句話,我們從來都不是最好,但會努力往更好邁進。

創業至今

日前受邀參加行政院青輔會舉辦的高中創業體驗營,趁機會整理了一下創業至今的一點點想法,在此與各位分享。

 

創業的定義每個人都不一樣,對我來講,創業是個面對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過程,為自己的未來與生活找尋一個理由,與自己認同的目標與方式做實現,走一條自己相信,且相信自己的路。

 

儘管常有人認為七年級生是所謂的草莓族,具有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等特質。然而,身為前段的七年級生,我認為七年級生確實是有「眼高」的本錢,畢竟我們生長在一個資訊爆發的時代,比上一代更早接觸到更廣大的視界,理所當然應該要有比較高的標準與理想性。我們能做的,不是妥協我們的標準,而是更努力朝著我們認為是正確的方向前進。

 

如同很多人一樣,我也曾經為了學位,為了漂亮的成績單與資歷而努力過。常有人問我為何不好好在自己領域內發展?我是覺得,當一個人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25-35歲這個年紀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自問許多問題,包括「我能做什麼」「我想做什麼」「我想完成什麼」「我做這件事情對我的人生有何意義」等。我認為,當一個人在選擇自己一生的「志業」的時候,要納入考量的除了個人的專業能力之外,更需要考慮到自己的「性情」與「理想」。儘管我個人在生物研究上面投注了許多的時間,也確實培養了我在研究領域的專業能力,但我發現我自己的性情無法配合以研究為主軸的生活。當我決定離開原本我所熟悉,幾近封閉式的環境而進入社會後,卻又因為落差太大而適應不良。當我發現所有我能進入這個社會的途徑都不是我所希望所認同的時候,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與考慮,我終於決定由自己來建構一個我可以認同的模式進入社會,我希望可以從事一份有理想,有熱情,有堅持,且具有正面能量的事業,希望能將關注放在我土生土長的這塊土地以及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們,這就是我創業的初衷。由於我個人對於在地飲食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我打算做一個與在地水果產業與在地飲食文化相關的事業。

然而,做決定很簡單,實踐這個決定對我來講才是真正的考驗,畢竟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個人念書,一個人完成我所被交付的工作,從來沒有與人共事的經驗,對於社會的了解更是淺薄的可以,更別說是創業基本必備的管理與行銷能力。以我剛出社會不久的資歷,當然也不可能存到一筆可觀的創業基金。基於一股近乎「愚」的勇氣,沒有想太多的我就這樣放手做下去了。我後來回想,我這樣幾近於無謀的做法之所以還能將在欉紅做到現在這個情況,關鍵在於我找到了正確的團隊夥伴。剛創業的我並沒有能力提供優渥的待遇,我能做的只是去找出我認為能幫助我一起達成這個目標的對象,告訴他我想做的事情。很幸運地我找到了,也因此我更加相信一件事情:當你相信你所選的路對自己或對他人都是有意義的時候,自然就會有力量與渴望去實踐這樣的道路,也更容易找到同樣認同這樣理念的夥伴。

 

學生時代與創業者的我,最大的差別大概是在於學生時代的我的行為有相當程度是對家人與師長負責,創業的我則對自己的決定與合作夥伴負責。不管是當學生,當聘僱人員,作研究,背後都有人支持,就算失敗也不會是自己擔負所有的責任。創業者則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完全的責任,自己的決定會影響一個公司的存續與合作夥伴的生活與做事意願,就算我本人個性上是非常粗枝大葉的行動派,還是得時時提醒自己不管在做大小決策時都需要非常謹慎。

 

因為著眼點是在地飲食,自然而然想到台灣向來引以為傲的農產品,如水果、米、茶葉等。說起來,最能讓人從心裡從身體認知到臺灣這塊土地價值的,不正是這塊土地上的優質農產品嗎!沒有什麼比好吃的食物更能直接的感動人心。由於觀察到台灣鮮食水果產業的一些現象,包括產銷控管不當、當地消費市場過小、以及品種多樣性流失等問題,在欉紅將主力放在台灣的水果加工上。在欉紅的核心概念即為在地認同,藉由加工方式賦予在地水果新的經濟價值,忠實而深刻地反映這塊土地的美好與生活其上的人們的努力,將逐漸消失中的這塊土地原本的味道重新展現在消費者前面,更進一步解決鮮果不耐儲放及產量過剩之問題,表現出國產水果更多樣的面貌與可能性。為了讓辛苦耕耘的農民得到他應得的報酬,我們以公平交易的方式直接與產地果農購買水果,將獲利回歸於土地,更希望藉由網路,暢通資訊管道,以在地精緻化的方式,呈現台灣多元而具包容性之文化特質。

 

為了研發出能夠體現在欉紅品牌精神的產品,我們去了一趟法國阿爾薩斯,向全世界最被推崇的果醬女主廚Christine Ferber求教。到了阿爾薩斯我才知道原來這個純樸而美麗的地方,由於位處法國與德國交界,長久以來一直輪替著被兩國交相統治,更曾受到戰火的荼毒。我很驚訝地發現僅管有著這樣悲傷的歷史,當地的人們卻總是呵呵地笑著,沒有太多的企圖心,不在乎自己今天是繳稅給法國或是德國,有的只是一顆熱愛這塊土地的真心,滿心歡喜著自己家鄉的豐饒。對此我真的深受感動,尤其是對照到同樣美麗的台灣,同樣身陷國內外的政治與外交窘境,台灣人民是否能從無止盡的統獨爭戰中跳脫出來,好好地面對我們土生土長的土地,並真心喜愛且引以為傲地告訴別人:我是台灣人,我熱愛這塊土地?

我深自期許也希望能透過我們的力量讓大家重新認識台灣的美好。

 

『在欉紅』自創立之時所遇到最大的困難還是在產品面。在欉紅希望能藉由水果加工的方式,展現臺灣水果的另一番風貌。但不同於溫帶國家,地處亞熱帶的臺灣目前的農產品主流為適合鮮食的水果,鮮食的優點反而造成加工的問題,是以造成在欉紅產品研發的困境。但幸好臺灣有著複雜的地理條件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水果品種多元,藉由找出最適合的品種,突破臺灣水果不利於加工的困境。我們的留法甜點師傅針對各樣時令鮮果及各式品種進行研究,根據其特性開發出最適合該食材的處理方式,更藉由減少熬煮時間來保存最原始完整的水果香氣。因完全純手工製作,且僅使用當令鮮果,在欉紅的各項產品皆為限時限量供應,且隨水果產期更迭不斷更新。

 

在品牌建構部分,為能讓臺灣消費者認知到這個品牌的意義與價值。「在欉紅」的品牌精神「在地關懷」所包含的元素可分為下述四項:寶地(臺灣土地認同)、達人(生產線最上游的農民)、密技(高度堅持而用心專業的水果加工製程)、美物(因著上述原因而做出的好的產品)。「在欉紅」投入了相當的心力架構品牌網站,希望能體現出在欉紅希望傳達的理念。在通路的選擇上,我們也盡量挑選與我們的品牌訴求一致,有心於推廣在地價值的通路商,如248農學市集、誠品知味、PEKOE等。

 

我自己覺得我的創業經驗並不是特別值得參考,畢竟這並不是一個經過良好規劃以及審慎思量後的創業過程。我只是去做我想做的事情,這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我比較希望能跟他人分享的是,誠實面對自己,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當你真心相信你所想做的事情是對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勇往直前,不要害怕失敗。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好完全的準備,但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講,沒有所謂百分之百準備好的時候,重要的是行動與堅持以及持續學習、不斷修正,使自己好還要更好的態度。理想要高遠,腳步要踏實,與大家共勉之。

 

 

一封信

今天我收到了很特別的一封信,對方表示雖然認同在欉紅的理念,
但仍無法理解為何在地水果作的手工果醬售價如此高昂。
質疑我們有濫用有機,養生,慢活,無毒.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等生活概念,

行包裝中產階級特權意識之實。
過去也曾陸續有人詢問我們相同的問題,剛好藉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做個說明:
第一、關於屏除中間盤商,成本應該較低一事,
在欉紅屏除中盤商後的利潤皆直接回饋給農友,
儘管大家可能認為都已經用在地水果又直接跟農民購買,
理應價格較低。
但實際上,在欉紅選用的材料皆為品質非常好的水果,
台灣的鮮果市價在國際上價格並不算低,質優者更甚,
這是因為台灣精緻農業發展且人力昂貴之故。
我們所用的紅心芭樂市價一斤90,
燈籠果一斤更高達250-300、
有機檸檬不分淡旺季皆為一斤60。
食材成本為售價的1/4-1/3,
以食品業來講算是相當高的比例。
第二、所提到小農自製的草莓醬訂價遠低於我們一事,
我認為小農由於自己是生產者,
在訂價上並未精算過他們投入的原料與人力成本。
儘管產品講究用料實在費時費工,
但因為缺乏加工專業,限制了產品的表現。
以我的想法,生產者善用其專業生產好食材即可,
他們需要的是有人願意支持優質食材,
而不是因為生鮮食材的販售壓力而勉強進行自己並不擅長的加工。
在欉紅期許能做的就是以合理的價格收購優質食材,
並以我們的專業表現出其應該表現出來的品質。
第三、關於製作面向,我必須跟大家誠實以告,
在欉紅以非常不經濟的方式生產我們的產品,
為了換取我們認為最佳的品質。
這樣的情況不僅限制了我們的產量,
高額的生產成本也會同時反映在售價上。
我們知道我們的產品訂價並不親民,
但我們並沒有強迫大家接受,
也鮮少大力推銷自家的產品。
如果各位願意花一些時間對我們多做點認識,
我們向來都是希望消費者先吃過我們的產品,
真的覺得這各產品值得這各價錢,再作購買。
如果各位對於在欉紅的加工製造專業有所質疑,
隨時歡迎來我們新店的廠辦實地瞭解,
我們都很樂於向大家分享。
第四、很多人都以為在欉紅是以華麗的行銷包裝自身的品牌與產品,
走高檔精品路線。
也有人認為我們設計好,品牌故事說的好聽,有行銷過度之實。
這我也很難再多做什麼解釋,畢竟這都是個人的理解與詮釋。
我只能說,在欉紅的行銷經費佔在欉紅的總支出不到一成,
而生產製造則佔了八成以上。
所謂的行銷經費的支出也只是設計夥伴的薪資、品嘗會分享活動等….
對於只看到我們包裝美麗,故事好聽的朋友,
我個人真的感到很難過,也很為我們的夥伴同仁感到心疼,
但也無從解釋,只希望大家能撥出一點點的時間,
不管是到248農學市集或到我們的廠辦也好,
實際試吃過我們的產品,再來討論我們的售價與行銷等問題。
雖然可能流於自說自話,
但我們每位同仁其實只是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
不管是設計或生產都是。

創業之初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取「在欉紅」當品牌名稱。
這個詞彙,光就周遭問到的人,十個人裡面,九個半不僅沒聽過,連念都不會念。
國語發音,在欉(ㄘㄨㄥˋ)紅,這回,十個人裡面,十個人覺得這名字有夠難聽。
「怎麼會有人要取這麼難聽的名字!」
ㄟㄟ,請用台語發音,這可是各非常「在地」的字,不信,你去問果農們就知道了!

所以「在欉紅」到底是什麼意思?
相對於一般市面上常見「綠熟」或「人工催熟」的水果,「在欉紅」指的是讓果實在 植株上成熟紅透後方才採收,此時果實的風味,口感,與香氣皆達到一個顛峰的狀態,此狀態瞬乎即過,故通常只有產地的人方有口福享用。

恩,所以?這又跟果醬有什麼關係?
「在欉紅」果醬僅使用大量「當令新鮮」「嚴選優質產地」的「在地無毒農業水果」,與適量的糖
不添加吉利丁等人工化學成分,僅僅使用水果本身的果膠與少量的天然海藻萃取物作固形,手工限量製造,堅持「在地、自然、健康、純粹、美味」。耐心讓水果與糖份有足夠時間彼此相融,充分飽和果醬質地,並盡最大努力留住最原始自然而完整的水果香氣。亦即,「擷取果實最完熟美好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