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擔任在欉紅負責人以來,我就一直在重新思考在欉紅的組織定位和發展方向;我要把這個團隊、品牌帶領到能看到甚麼風景的未來。在過去這兩年半、三年的時間,在欉紅可以說是從無中生有;從非常家庭式的小實驗廚房到現今頗具規模的大廚房(我還是很習慣稱之為廚房,因為幾乎沒有甚麼機械設備),從248農學市集到全台灣的誠品,無論如何,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仰賴許許多多的人的幫助。
我認為,過去我們腳步稍嫌走得太快,商品研發、上市的時間都略嫌短暫急促,但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小心謹慎並嚴肅的面對品質管理的一切流程,這是我們經營品牌最基礎的事情,也更因為如此,我們才重新審視現有的成果和過去的努力;接下來是在地深耕,紮根努力,內部穩固的時間,我們會著重於各通路活動的推廣和農友們的產地採訪,因為我們深知:經營品牌就像養育大樹,樹枝的開展有如品牌能見度,但只有枝葉的開展是不夠的;如同我在園藝系所學,唯有紮根得深,才不致使頭重腳輕,才能夠開花結實,經得起風吹日曬雨打。
產地採訪,一天開八個小時的車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卻是重要非常;重新瞭解我們所用的一切原料──水果的來源:怎麼被種植?種植在哪裡?甚麼樣的土壤?需要用甚麼樣的肥料?有哪些病蟲害?有甚麼樣的氣候條件?如何管理?如何分級?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需要去瞭解,但過去人們總是一無所知、不加思索地吃下肚。這是我們為什麼要持續進行的原因:我們要知道水果送達到我們廚房乃至於餐桌上時,她們是怎麼被對待。
在欉紅身為製造商,理應擅長降低成本,但我們卻是品質導向,用價格不菲的水果,用極其費工的處理和加工方式,所冀望的無不是保留那「水果應有的天然風味」,才不使辜負農友栽植的努力及辛勞。當我們直接面對農友,才能夠深刻感受到我們在做的事情是有其重要,農友交付水果給我們,是信任我們能夠瞭解善用,而非單純的買賣;每每受到農友的熱情款待,我們總不好意思地虛心點頭,就怕辜負了任何一點農友的期許;雖然我們希望能更為耕耘土地、臺灣農業盡一份心力,但我們真的規模有限,總怕自己說得比做得更多。
如同好友楊儒門所述:「如果你認為一件事情是對的,並且你認為你五年、十年後都會認為它是對的,那你就應該堅持放手做下去。」我認為在欉紅走在對的道路上,我們會嘗試各式各樣的方式來經營和推廣,但是我們給在欉紅最初的限制還是不變:安全無毒、友善環境、公平交易、品質導向、無添加。感謝大家對於在欉紅的熱愛與支持,而我們會一直繼續走下去!
負責人 林哲豪